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学习园地

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路径上的中国特色

信息发布者: 摄影者: 发布时间:2023-06-16 浏览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个中国特色不仅体现在制度和体制的创新上,也体现在发展路径的创新上,突出体现为依靠自身内生的力量和制度优势,开辟和创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现代化的推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各种重大关系。其中,优质与快速发展就是必须处理好的重大关系,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现代化国家都感到棘手的难题。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了私有化动力与市场竞争的作用,发挥了科技、教育和人才领先的优势,促进了发展效率的提升。但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现代化必然会出现资本无序扩张,导致在国内出现对劳动者、对自然界无限掠夺,以最大限度地牟取剩余价值的问题,在国外则出现通过垄断制度,凭借其军事实力、海上力量征服他国,或通过技术控制对落后国家进行掠夺的现象。在总结各国现代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推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现代化的实施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在统筹兼顾、系统谋划的基础上,把握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等各个重大关系,尤其是要把握好质量与速度的张力平衡,不能只追求速度规模,特别是在新时代要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使发展有效率、更公平、高质量、更安全、更可持续。而要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就要采取立足国情、独立自主,基础先行、科学谋划,精准运作、协调实施、主动担当等举措,特别是要通过强化动力支撑和政治保障来推进高质量发展。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经验,更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中国特色。

立足国情。必须面对14亿多人口的现实,也不能忽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以及人均资源少的基本国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要想发展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因此,中国推进现代化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由低到高、逐步推进,先脱贫再小康再全面小康,再走向现代化强国。在现代化的推进方式上也没有采取西方式现代化的串联式发展方式,而是从国情出发,采取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叠加发展的方式。

独立自主。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动标识。中国式现代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长期政治打压和经济封锁的国际环境下推进的,是在一个一度是以农业为基础的非西方传统文明体系内进行的,这种境遇迫使中国要坚持自力更生,把现代化的推进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依赖外部力量,不照搬外国模式,不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这与某些靠依附西方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化的国家是根本不同的。

基础先行。后发性国家推进现代化不仅要重视道路、水电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也要重视法律制度、产业政策、教育培训等软件基础建设。为此,从新中国建立开始,中国就致力于改善交通、电力条件,发展轻、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加快教育和科技发展,从无到有地建立起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教育体系和科技体系,又通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营造出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为改革开放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则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营造和平发展环境,通过机场、高铁、高速公路、桥梁、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大改善,为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科学谋划。在现代化的推进中,我们党十分重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善于将战略思维应用于现代化的发展谋划上,提出了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设计。比如,在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反对资本逻辑、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再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提出,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更加科学更加务实;在发展战略上,从四届全国人大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初期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再到新时代两个百年目标和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发展战略,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不仅符合实际而且在稳步推进;在战略重点上,中国坚持走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道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在发展的总体布局上,从面上布局开始,通过最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到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表明中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把握越来越娴熟。而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则使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从原来的注重发展上升到发展与治理、发展与稳定齐头并进的高度。

精准运作。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这就需要将党中央的战略谋划落到实处,更需要基层政府和各级党组织要有很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对此,我们党按照整体突破与重点突破的关系,从点上布局,通过四个战略布局进行运作,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布局精准落到实处。一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处理好发展与转型的关系,扫清现代化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为现代化的推进造就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三是有效整合党的领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使三种力量形成统一合力。比如,在人民主体力量上,把人民群众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在市场配置力量上,强调充分利用资本,在把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基础上,让资本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同时遏制资本无序张扬,防止市场成为赢者通吃的“绞肉机”。在党的领导力量方面,通过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建设;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中央的部署落到实处;通过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使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团结一心,形成发展合力;再是通过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创造了中国长期保持社会稳定的奇迹。

协调实施。与西方式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地处理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有效地协调了各个方面的发展。比如,针对当前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中国将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根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针对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基本国情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共识,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道路上,在持续追求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精神文明水平和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振中国人民的精气神,提升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主动担当。与西方式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地处理了本国与世界的关系,对内团结人民共同奋斗,对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走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之路,展现出一条没有攻击、没有侵略的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新路。比如,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积极承担责任,通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改善各国、各经济体、各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增长引擎的重要作用,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还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气候变化、抗击疫情以及减贫、反恐、网络安全和维护地区安全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倡导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和行动,都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担当。

动力支撑。现代化发展需要精神动力做支撑,西方式现代化曾诉诸理性、科技与市场和物质财富的充裕来获得发展的基本动力,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带来的痼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社会动力衰竭、模式僵化的问题。与西方式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虽然也注重发挥理性、科技与市场的动力作用,但根本动力支撑主要依靠来自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这种伟力既源自于中国共产党“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的承诺逐步变成现实,也源自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的凝心聚力,更源自于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的推进中始终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激发起人民群众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这些恰恰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没有的。

政治保障。后发性国家推进现代化必须依托积极有为、坚强有力的执政党领导来驾驭、协调、整合各种社会力量,才能形成统一的目标和强大的凝聚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凭借其对人民的忠诚与付出,“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一方面通过宏伟目标引领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并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另一方面,通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组织、调动、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激发人民的强劲动力;通过巩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华人的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现代化强国梦的强大合力;通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为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通过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因而拥有最强的引领现代化发展的领导力、组织力、动员力和影响力,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走向前景光明、繁荣兴盛的康庄大道。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民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实打实地干出来的。它“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路径上的创新不仅使中国找到了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世界现代化的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曾学龙;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史强)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林芩锐 赵玮 唐莉娜

本文为地方平台发布的内容。


关注微信号

©版权所有: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广州校区:广州市广从九路1038号滨海校区:茂名市高地智慧城慧城三街8号

粤ICP备20000181号-1 网站技术支持:网络中心  |  新媒体内容审核:品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