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2021年省高职质量工程专栏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2021年省高职质量工程专栏
三、项目方案
1.目标和拟解决的问题(限500字) (1)改革目标 1)以培养适应“工匠精神”需求建筑设计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2)优化职业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培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流技巧,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专业知识。 4)构建“赛课结合”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支高水平的“赛课结合”项目教学团队。 (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竞赛与学校课程内容上的结合,将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竞赛项目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使学生收获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体悟。 2)竞赛与学校课程时间上的结合,根据期初、期中、期末等时间节点与平时作业练习,与竞赛时间想结合,使每次比赛都准备充分,应对妥当。 3)以赛促教,赛教结合,丰富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点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通过竞赛方式,拓展学生眼界,锻炼学生针对具体项目的方法和技巧, 5)以赛代考,优化考核机制,探索建筑设计专业课程新的考核机制。
|
2.研究与实践内容(限1000字) (1)研究内容 1)构建融入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建筑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我国建筑行业的需要,科学设置建筑设计专业设计的各个教学模块,围绕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去掉没有专业支撑力的课程,并有机地渗透到建筑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里,构建“赛课结合”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修订建筑设计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过程 根据建筑行业产业需要,修订新的教学大纲,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新大纲和培养计划将科学划分专业知识体系、通识体系与相关知识的比例问题;建立新颖、完善的“赛课结合”的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多种渠道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根据教学计划,丰富行业知识,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完善教学环节和改革考核制度等。 3)优化工匠精神的“赛课结合”考核机制,以赛代考,建立科学教学改革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中存在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离,难以有机结合,学生被动实践,实践教学时间集中,难以合理分配。通过赛课结合的理念,优化考核机制,建立良好的竞赛体系,调整培养方案,分层次进行实践,调整实践教学时间,考核方式,建立竞赛反馈机制,合理分配评分细则,建立科学教学改革评价体系。 4)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培养“工匠精神”项目教学团队。 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科研,组织教师培训注重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建设一支适应当前建筑设计专业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的的“赛课结合”项目教学团队。
(2)实践内容 1)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研、考察学习等途经,开展宏观理论研究,设计出“以课带赛,以赛促课,赛课结合”总体方案,根据总体方案制定各分项目的计划方案及管理考核办法。 2)以校内外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为依托,按照“氛围营造、科研训练、竞赛突破、激励保障”的基本思路,“以课带赛,以赛促课,赛课结合”,使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与相关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 3)具体可参加的竞赛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省“岭南杯”会展设计师技能大赛、、广东省“中国梦杯”建筑外观设计大赛、“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广科、建工学院院设置的校级技能竞赛。 |
4.实施计划(限1000字) 结合“工匠精神”视域下建筑设计职业的未来发展态势,通过文献检索阅读、实地调研等途径开展宏观理论研究,探索符合当今时代背景的建筑设计专业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出贴合工匠精神培育的“以课带赛,以赛促课,赛课结合”总体方案,并根据总体方案制定各分项目的计划方案及管理考核办法。 以校内外的大学生技能创新竞赛为依托,在“工匠精神”视域下,按照“氛围营造、科研训练、竞赛突破、激励保障”的基本思路,“以课带赛,以赛促课,赛课结合”为理念,使各级各类大学生技能竞赛与相关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 此外,在方案实施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途径进行定性、定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比较,结合文献研究、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建立效果检验标准体系,对总体方案及各个分项目的计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并总结反思,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指导意义。 项目研究总体时间约为二年(从2022年1月-2024年1月),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2年1月-2022年7月为理论研究阶段,完成初步的文献阅读以及资料收集任务,设计出“以课带赛,以赛促课,赛课结合”总体方案,初步设计好大学生科技竞赛与相关综合实训课程结合的教学体系。 第二阶段:2022年8月-2022年12月为实证研究阶段,主要是方案实践、修改和完善。在“以课带赛,以赛促课,赛课结合”总体方案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进行修改、完善与补充。 第三阶段:2023年1月-2023年7月为检验阶段,在第二阶段方案实施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确立效果检验的标准、构建评价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与方案实施效果相关的各类数据,应用上述评价体系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检验、辩证分析并进行总结。 第四阶段:2023年8月-2024年1月为结题阶段,完成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总报告,汇总研究成果。 |
5.经费筹措方案(限500字) (1)学校教研教改重点项目立项资助资金 (2)企业赞助。如项目立项,项目组成员将利用一些企业关系,争取部分企业给予赞助。 (3)成员自筹。如项目立项,项目组成员也将尽自己的力量争取筹集相应的资金,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 |
6.预期成果和效果(限1000字) (1)构建“工匠精神”视域下建筑设计专业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体系,指导高校加快培养国家急需建筑职业技能人才,并公开发表相关论文2-3篇。 (2)设计“工匠精神”视域下建筑设计专业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方案,调整建筑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实施分段教学法,创建群组化课程构成方式,理论与竞赛实践教学进度科学匹配,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具备竞赛能力,具备与时俱进的动手实践能力。 (3)制定“工匠精神”视域下建筑设计专业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考核机制实施管理办法,丰富考核方式,采用项目驱动法教学,以实践作为学科考核的主体,增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 (4)多届学生梯队式团队稳定运行,一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行业适应能力与社会认可度同比显著提高。 (5)通过在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进行试点改革,验证所形成的理论体系,为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为政府规范民办高职院校管理提供参考。 |
7.特色与创新(限500字) (1)工匠精神视域下的“赛课结合”教学改革创新,构建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模式可以完善建筑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改善课程教学的方法等。 (2)工匠精神视域下的“赛课结合”有效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链接。有利于推进建筑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促进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3)工匠精神视域下的“赛课结合”以赛促教,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比赛的方式进行考核,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学习,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建筑设计专业学生教与学的积极主动参与性,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优化工匠精神的“赛课结合”考核机制,以赛代考,建立科学教学改革评价体系。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考核,创新建筑设计专业课程的考核模式,探索建筑设计专业课程新的考核机制。 (5)工匠精神视域下的“赛课结合”方案实施效果检验,建立科学的检验标准体系对教学改革成果进行检验体系。打破传统教学改革项目侧重于方案的实践,对改革效果缺乏关注、检验的现象,建立科学的检验标准体系对教学改革成果。 |
上一篇: 立项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