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省高职质量工程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 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建筑设计专业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 正文
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建筑设计专业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建筑设计专业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 2022-01-14 ]
[ 2022-01-14 ]
立项依据

  二、立项依据

  含项目意义、研究综述和现状分析等,限3000字以内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如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效进行职业教学改革创新,借鉴先进经验,努力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如何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有效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如何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有效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建设,优化完善教材和教学方式,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支撑,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为此,结合我院建筑设计专业实际情况,我们尝试提出在“工匠精神”视域下将“以课带赛,以赛促课,赛课结合”的理念引入建筑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优化完善教材和教学方式,并在比赛中注重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一)项目的意义

  1、“赛课结合”的研究项目有效推进职业教学改革创新,构建出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各级各类的竞赛项目都是对不同学科知识的高度凝练,这就要求参赛前进行竞赛项目的各类培训,而培训的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过程。通过主动的学习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它是对传统学习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尝试。

  2、“赛课结合”的研究项目有效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质造强国”的转变,离不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目标,细化教育任务与教育内容,围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供给任务,完善产教融合内生机制,调动多方主体协同育人。

  3、“赛课结合”的研究项目有效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建设,优化完善教材和教学方式。“赛课结合”研究项目使专业教师真正融入学生,拓宽了课堂教学,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了解。促进了周围学生更加自觉地努力钻研,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开展“赛课结合”的研究项目在其他方面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推动了精品课建设与学科发展、教材建设、课题研究等。

  4、“赛课结合”的研究项目有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赛课结合”项目中参赛的学生面广,他们在参赛和训练过程中彼此切磋、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由于大多数竞赛试题的综合性,要求多个人共同组队才能完成,且每个成员都是缺一不可的。根据每个成员的分工不同,共同努力解决难题。强调成员的默契配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研究现状:

  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职业精神,具体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严谨认真、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等品质,它是劳动者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集中体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因此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主动与相关行业的企业人才需求对接,肩负起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这个历史重任。但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来看还不够理想。为此,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的赛课结合理念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现状,具体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师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在工匠精神宣传、校园文化引领方面,已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宣传力度上还是不够,导致教师和学生仅在一定程度上对工匠精神有所了解,但是很少能对工匠精神的要领和精髓进行内化。

  2、学校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企业需求还存在差距。

  在全民重视工匠精神的大环境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对工匠精神已有一定的涉猎,很多高职院校也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但仍欠缺对工匠精神培育的经验,专业教师对企业职业素养的要求理解往往也与企业不一致,与企业的对接还存在缝隙,导致学校的培育工作与企业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3、工匠精神“赛课结合”培育体系构建层次性、系统性不够。

  通过分析不同建筑设计专业技能大赛的章程可知,从竞赛层次看,有协会主办、教育主管部门主办,有国内比赛、国际比赛; 从竞赛形式看,有理论考试( 资格赛) 、实践比赛; 从涉及岗位技能看,有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装饰三个方向为主。竞赛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应注重总结“赛课结合”经验,创新“赛课结合”的模式,构建分层次、系统性的“赛课结合”体系。

  4、竞赛和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区别大,竞赛体系与课程体系结合难度大。

  竞赛和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在形式上,竞赛更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竞争性,重在结果。在比赛过程中如果某一阶段赢了,就可以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输了就退出比赛,体现了竞赛的阶段性。而课程学习的内容系统、过程规范,强调知识的获取。课程的开设是连续的,学生中途不可以退课,考核时强调对过程的考核。

  5、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受限,竞赛经费不够充足,赛课结合制度建设有待完善。“赛课结合”项目活动中的骨干队伍、指导教师队伍以及组织管理队伍建设还存在数量和质量的问题。面对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的“赛课结合”项目,目前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因其过于陈旧,与管理需求不相适应,不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因此,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将“以课带赛,以赛促课,赛课结合”的理念引入建筑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通过鼓励学生在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类重大赛事,并通过参赛,并在比赛中注重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为企业培养可造之材,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现阶段建筑设计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宏,吴文虎.清华实践教学“赛课结合”新思路[J]. 计算机教育,2006. (7):10-12.

  [2]张勇,刘桂飞,王玮,杜洪香.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现状及路径分析[J]. 职大学报,2021(4):91-93.

  [3]汤宗健.自主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33-135.

  [4]金璐,任占营.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0):59-62.

  [5]职业技能大赛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作用——以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为例[J].中国培训,2021(3).

  [6]肖海慧.融入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J].职教论坛,2019(4):101-105.

  [7]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A].

  [8]王慧,黄银刚.工匠精神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载体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4).

  [9]王亚兰.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04):42-46.

  [10]张秋玲.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价值取向[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8):25-27.

  


上一篇: 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基础

下一篇: 项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