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绝网络暴力意味着不参与或不传播恶意言论,还要以善意、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这有助于营造和谐友善的网络环境。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网络暴力问题的意识,促使更多人关注网络暴力的危害并为抵制网络暴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本场主讲人卢小芬同学,为同学们带来的是主题演讲是“拒绝网络暴力。”
演讲开始前,卢小芬同学首先询问了在座的同学们对网络暴力的了解,以及是否听说一些相关的事件。她强调,网络暴力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本次的演讲,主讲人将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是关于网络暴力的定义,第二个是相关案例的分析,第三个是网络暴力的危害,第四个是如何应对网络暴力。第一部分,主讲人讲到网络暴力的定义,包括言语侮辱、恶意攻击、恶意举报、威胁恐吓等四种形式。她指出,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并非无边界,应当以尊重和友善为基础。
第二部分,主讲人列举了七个案例,分别是:逆袭考上研究生的杭州女孩——郑灵华、武汉“糖水爷爷”、无锡三岁女童蛋糕店事件、高三女孩百日誓师大会上因表情遭辱骂造谣、up主“卡夫卡松饼君”女生抗癌历程、寻亲男孩刘学州、五百万网红小雪因与不雅照相似,被造黄谣。这七个案例,说明了被网暴者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分地域,都有受到网络暴力不可逆的伤害。
演讲的第三部分,主讲人讲解了网络暴力的危害。首先,是对个体的危害:会对当事人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和伤害,可能产生精神问题、心理疾病,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第二,是对群体的危害:会引发群体性的撕裂和对立,比如粉丝之间的互相攻击、谩骂。第三,是对社会的危害:群体之间的隔阂与冲突,会使得暴戾之气在社会上蔓延,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经过三个部分的铺垫,主讲人开始讲最后一部分:针对网络暴力,拒绝做施暴者以及施暴的后果和当遇到网络暴力时如何面对。
主讲人列出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此部分的开端,表示踏入施暴者行列的后果严重性。最后,主讲人提到作为学生如果遇到网络暴力时应该怎么做。
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被情绪左右,不被对方的言论和行为所影响。第二,收集证据,可以通过截屏、录屏等方式收集证据,以便后续处理。还可以参考案例中的百万网红“小雪”,冷静潜入对方的群聊中,收集证据。第三,寻求帮助,可以向家长、老师、学校辅导员等寻求帮助处理问题。
此次演讲吸引了五十多名同学参加,现场互动积极。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对网络暴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构建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拒绝网络暴力,既是保护个人权益,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我们期待更多的同学能够加入到这一行列,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网络空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