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网站建设 |  Website Building

当前位置:首页 > 优质资源课

关于修(制)订201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标签:时间:2017-11-07 点击: 来源: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组织教学、保证质量的最基本的教学文件。为了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制)订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按照《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要点》(粤教高函〔2013〕170号)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培养目标的设计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各专业应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科学设计培养目标。一方面,专业培养目标要切合实际,并具有前瞻性,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专业培养目标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品德、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一)服务行业企业,主动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要特别关注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模式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制)订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应与行业企业共同修(制)订,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专业与岗位(群)紧密对接。

要注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的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处理好专业岗位的需求和学生综合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岗位证书教育与课程教育的关系。

(二)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立德树人、面向人人、终身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

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充分把握各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并结合实际进行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以一专多能为目标,让学生围绕一个职业领域,掌握相应的专门技能,适应一个岗位群;同时兼顾学生学习能力、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使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安排应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优先安排专业技能课程,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应围绕实际专业技能学习的需要。

(四)体现整体优化

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应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技能要求为着力点,以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为导向,对教学模块选择配置、有效组合和合理排序,创新课程优化设计,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

加大课程教学的改革力度,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要将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融合,要认真分析职业岗位(群),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开发出课程模块,使教学内容为专业能力服务,建立起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内容体系,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提倡课程教学与考证无缝对接。英语课的教学与英语应用能力或等级考证对接,计算机课的教学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或等级考证对接,专业课的教学与从业资格证或上岗证考证对接。

(五)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需求为导向,以职业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主导,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计要适应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和明确实践、实训的时间和内容,一周及一周以上集中实训的课程要单独设置,以保证学生掌握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应切实做好顶岗实习,要精心设计、组织与实施,采用导师带学生的方式指导顶岗实习,保证实习期间教育教学不断线,条件成熟的专业可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要与顶岗实习紧密结合,突出顶岗实习的实践能力培养与考核。

(六)注重创新和办学特色培育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制)订应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协同创新、合作育人的高职教育培养人才机制,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应从实际出发,整体优化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过程设计和课程体系,积极进行课程体系创新,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教学体系。努力办出特色。

专业教育的创新要坚持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内容要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中心、教学安排要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注重更新理念,采用新的职业教育观念指导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要将课内教学、课外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的重点,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统筹考虑。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综合培训课程可作为创新的方向,要注重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专业服务的职业领域,设计适应不同岗位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便于开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不断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四、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组织领导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制)订由各二级学院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依据本指导意见组织修(制)订和审定。

(二)各专业成立以专业负责人为组长的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小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制)订:

1、对已开设的专业,根据以往人才培养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在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

2、对2017年新增专业,必须进行社会调研,充分考虑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经过本专业全体老师的讨论,使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3、新修(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充分调研和专业组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初稿,经二级学院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审查(或答辩)。定稿须专业负责人、二级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二级学院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签名。

五、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

1、学历与学制

专科,三年,采取2+1教学模式,两年在校内集中教学,一年在企业集中实践教学,

2、学分与学时

毕业总学分一般不超过145学分;总学时原则上不超过2520学时。

学分计算以一般16个学时计1学分,各课程学时数原则上以8的倍数安排;每学期教学安排周学时控制在22-28学时,实践教学学时占总教学学时比例文科类专业不少于45%、工科类专业不少于50%。

集中安排的军训、实训、实习、设计(论文)每周计1学分,整周集中实训课在第3、4学期安排,整周集中实训课属综合训练必修课,每周按25学时计。

3、课程体系

201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由7个模块组成: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可供选修课学分应为规定选修课学分的2倍以上)、开放选修课和综合训练必修课。

体育三年不断线,其中必修4学分,在1-2学期完成,第1学期开设体育基础,第2学期开设体育专项;3-4学期开设体育专项俱乐部供学生选择,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每天运动1小时。

计算机类课程实行1+X+Y模式:1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必修,2学分;X可根据专业需要在专业基础课中自主设置或选择;Y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设置的考证课。

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实行1+X模式:1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修,0.5学分,在第1学年完成。X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每位学生至少选修6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可根据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和充实。

专业基础必修课确立按大类培养,要求各二级学院内同类专业打造专业平台,构建专业互通立交桥,鼓励各二级学院间同类专业打造大类专业平台,构建大类专业互通立交桥。提倡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需要,选择开设数学、物理、专业英语等专业基础课程,开设数学、物理等专业基础课应结合分类课程简介和大纲,确定其学分和学时。

专业课程以精炼优质为目标,科学安排课程开设顺序,保证课程间的良好衔接,杜绝因人设课。

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中须含有5-7门专业核心课。

开放选修课主要以网络课程为主,也可有条件的从全校开设的部分课程中选取。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每人每学年必须到图书馆借阅15册图书,并撰写1篇不少于1000字的读书心得;经图书馆考核合格,可取得1个学分。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自选方式、自选题目进行的学习,实习结束前向所属二级学院递交1200字以上的论文(报告),经二级学院考核合格,,可取得2学分。

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学生处组织的名家讲坛、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由学生处考核合格,可取得4学分。

要依据实训内容确定实训周数,避免实训内容与实训周数不符。鼓励将顶岗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将毕业设计(论文)与创新创业实(设计)有结合。

4、时间安排

总教学周116周,其中第一学期19周,第二至第五学期各20教学周,第六学期16教学周。

在教学周中第一至第五学期考试各占1周、机动各占1周,第五学期顶岗实习教育占1周,第一学期入学教育、军训占2周;第六学期机动、毕业教育、毕业活动共3周。

5、人才培养方案(文字+进程表)以专业为单位修(制)订,公共内容整体表述,不同专业方向分方向表述。教学进程表内同一专业各方向模块的学分应大体相当。

6、每学期考试课程3-5门,其余课程为考查课程。

7、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的修(制)订与人才培养方案各课程设置同步进行,同时提供课程的英文名称和课程中、英文简介及本单位开设课程一览表。

8、采用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模板(见附件1: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模板、附件2:2017级各专业教学进程表)。

9、采用教育部规定的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见附件3: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

10、按时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制)订工作(见附件4:修(制)订2017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日程表)。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二〇一七年月二十

                                                                                                            

 

                                                                    


             

1

 

关注微信号

©版权所有: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广州校区:广州市广从九路1038号滨海校区:茂名市高地智慧城慧城三街8号

粤ICP备20000181号-1 网站技术支持:网络中心  |  新媒体内容审核:品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