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简称大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简称国创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小挑)、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在大学生活中,参与科研创新活动不仅能提升个人能力,还对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大创立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创赛)、“挑战杯”系列竞赛,都是大学生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项目性质与保研加分差异
大创全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本质上是一种训练项目,并非竞赛。它就像为本科生打造的科研“练兵场”,通过项目式管理,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在保研加分方面,大创的作用不可小觑,是众多高校认可的保研重要加分项之一。由于项目周期通常为1 - 2年,这为同学们 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去深入研究,逐步提升能力。其主办方是教育部,权威性高,项目质量有保障。 国创赛是创业竞赛,聚焦于创业实践和商业成果。它每年举办一次,时间紧凑,竞争激烈。参赛团队需要在短时间内展现出项目的商业潜力和创新点。在保研加分上,国创赛也占有一席之地,优秀的参赛成绩能为同学们的保研简历增添光彩。 “挑战杯”系列分为大挑和小挑。大挑是学术科技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注重学术研究和科技成果,鼓励同学们在自然科学、哲学社科等多个领域深入探索。小挑则是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同样两年举办一次,侧重于创业项目的策划和实践。这两个竞赛在保研加分方面同样具有较高的认可度,是同学们展示自身才华的重要舞台。
赛道、阶段与提交材料的区别
大创项目分为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三个赛道。在项目流程上,分为立项阶段、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立项阶段需要同学们认真选题、组建团队、联系导师,并撰写详细的申请书,经过答辩评审后,若立项成功,还能获得不同级别的经费支持。中期检查时,要提交中期报告,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后续计划。结题验收阶段,要全面总结项目成果,如论文、专利、产品等,并进行结题答辩。 国创赛设置了高教主赛道、职教赛道、国际、产业、萌芽等多个赛道,比赛流程包括校赛、省赛、国赛。参赛团队需要准备商业计划书、网评路演PPT,并在各个阶段进行路演答辩,以此展示项目的商业模式、市场前景和创新之处。 挑战杯大挑设有自然科学、哲学社科、科技发明、黑科技、红色专项等赛道。比赛从校赛开始,历经省赛,最终进入国赛。参赛作品主要为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同时也需要准备路演网评PPT和进行路演答辩,重点考察项目的学术价值和科技含量。 挑战杯小挑(创青春)的赛道涵盖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多个领域。比赛流程和提交材料与国创赛类似,都需要商业计划书、网评路演PPT和路演答辩,但更注重创业项目的实际可行性和社会价值。
项目难度与成果应用不同
大创立项属于“严进宽出”。立项环节竞争激烈,需要项目具备创新性、可行性和研究价值才能脱颖而出。不过,一旦立项成功,只要在中期检查和结项时满足相应级别要求,如完成一定数量的论文、专利或商业计划书等,通常就能顺利通过。大创项目成果应用广泛,创新训练的成果适合参加大挑,创业训练的成果适合参加国创赛创意组,创业实践的成果则适合参加国创赛创业组。 国创赛和挑战杯系列属于“宽进严出”。它们对参赛项目的报名门槛相对较低,吸引了众多团队参与。但随着比赛的推进,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竞争愈发激烈,只有少数极为优秀的项目才能最终获奖。这些竞赛获奖成果往往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或社会影响力,能够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总之,大创立项、国创赛和“挑战杯”系列各有特色。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方向和未来规划来选择参与。如果希望深入进行科研训练,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保研增加筹码,大创立项是个不错的选择;要是热衷于创业实践,渴望在商业领域一展身手,国创赛和挑战杯小挑更适合;而对学术研究感兴趣,想在科技领域探索创新的同学,则可以重点关注挑战杯大挑。
编辑:校企合作与实习就业处暨创新创业学院 陈钰琳
审核:校企合作与实习就业处暨创新创业学院 姚圣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