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就业创业资讯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三创赛、职规赛|餐厨垃圾行业现状

信息发布者: 摄影者: 发布时间:2023-12-20 浏览量:


近年推行垃圾分类、倡导循环低碳经济后餐厨垃圾处理进入加速期。

当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逐步形成焚烧无害化处理为主、填埋处理兜底、资源化利用快速发展的态势。在垃圾分类政策推行的大背景下,餐厨垃圾混入生活垃圾进行直接焚烧或填埋的传统方式已被淘汰;顺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产生量占生活垃圾比重较高的有机固废,餐厨垃圾成为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重点。“十四五”期间随着全国垃圾分类深入推进,餐厨垃圾处置产能有望快速提升,餐厨垃圾处理市场需求或将在“十四五”期间持续释放。
1.行业面临的机遇
1)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近年来,“无废城市”、“双碳”发展战略与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政策的密集出台对餐厨垃圾处理市场需求释放起到积极作用,餐厨垃圾尤其是厨余垃圾的收运量将随着城镇垃圾分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全国各地餐厨垃圾处理厂的新增、扩产及改造需求快速增长,为国内掌握餐厨垃圾处理设备核心技术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餐厨垃圾处理资源化产品废弃油脂、沼气等清洁能源应用前景广阔,为餐厨垃圾处理资源化技术及设备的推广提供机遇
2017 年 1 月,发改委印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列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细分项之一,未来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发展将以资源化为导向。
餐厨垃圾处理后产生的沼气、废弃油脂等资源化产品系餐厨垃圾处理运营项目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受益于下游生物柴油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餐厨垃圾处理资源化产品废弃油脂应用前景广阔。利用废弃油脂制备生物柴油,通过抵消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具备环保、降低碳排放量的优势;我国积极推动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并出台相应支持政策,餐厨垃圾处理企业近年来也在废弃动植物油脂销售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此外,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通过沼气回收利用有效控制甲烷等温室气体、降低碳排放,顺应国家双碳政策、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因此,餐厨垃圾处理资源化产品废弃油脂、沼气等清洁能源应用前景广阔,为餐厨垃圾处理资源化技术及设备的推广提供机遇。
2.行业的发展趋势
1)随着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建设等政策的推进,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尤其是厨余垃圾处理的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
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等政策的推进,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备受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
1)随着“无废城市”建设的推进,垃圾分类已经进入到“强制时代”,餐厨垃圾处理渐成“刚性需求”
2010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环保部、农业部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开启我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试点城市的建设;2019 年 6 月,住建部等 9 部委发布《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工作从试点城市到全面推广;2021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目标到 2025 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率达到 60%左右,垃圾收运能力达到 70万吨/日左右,基本满足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需求。
随着生活垃圾分类的不断深入,监管趋严和收运体系建设的加速,餐厨垃圾合规收运量将呈现持续的提升态势。随着合规收运量的提升,我国大部分省市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将难以满足处理需求,需要新建餐厨垃圾设施以覆盖餐厨垃圾处理盲区;其次,已建成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亦存在需要扩容的现实需求,部分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将开展二期、三期扩容建设,同时,部分运营效率较低、盈利能力较差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业主方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扩建。
垃圾分类政策全面推广,实施范围从46 个重点城市向全国所有地级市甚至区县扩展;“十四五”规划中已鼓励“有条件的县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预计在“十五五”期间,有机固废处理行业将进一步深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将增加对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的需求。传统的填埋或者焚烧处理方式与垃圾分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初衷背道而驰,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的趋势下,分散式或集中式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将成为越来越多中小城市的刚性需求。
2)随着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餐厨垃圾处理尤其是厨余垃圾处理的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
考虑到厨余垃圾处理市场受到垃圾分类的水平整体制约,农村及中小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尚未健全建立,目前厨余垃圾市场空间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地区等。根据《2020 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9 年,196 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 23,560.2 万吨,处理量 23,487.2 万吨,以焚烧、填埋等方式为主的无害化处理率达 99.7%;从重点城市及模范城市的城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处理量来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的基本要求已经达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尚有待提高。目前除北京、上海外,多数城市对于厨余板块的处理设施仍处于规划建设阶段,行业发展程度不如餐饮板块。
理想情况下,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的比重约为40%-50%;目前,垃圾分类水平较高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宁波、苏州、杭州等城市实际可分出的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比重约为 10%-20%左右,实际可分出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的比重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假设垃圾分类全面铺开、大中城市垃圾分类水平均达到先进城市水平,仅大中城市每年可分出的厨余垃圾总量就达到2,000-3,000万吨左右,厨余垃圾处理需求市场空间巨大。此外,自 2020 年以来,“宅经济”、远程办公等新常态兴起,居民社交习惯的改变以及地方政府在垃圾分类推广过程中的持续努力致使厨余垃圾处理板块的发展明显超过预期,厨余垃圾处理行业的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
2)餐厨垃圾处理资源化产品废弃油脂、沼气等清洁能源应用前景广阔,助力餐厨垃圾处理资源化技术的推广
近年来,节能减排、低碳循环经济已成为未来我国甚至全球发展的确定性基调之一。
1)受益于下游生物柴油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餐厨垃圾处理资源化产品废弃油脂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国内市场上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之一UCO(Used Cooking Oil,简称UCO)是由食用油和肉类在生产加工和使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食用的餐厨废弃油脂构成,具体包括地沟油、泔水油、煎炸老油等。利用废弃油脂制备生物柴油,通过抵消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具备环保、降低碳排放量的优势。
我国积极推动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并出台相应支持政策。2016 年,《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健全生物柴油产品标准体系,推进生物柴油在交通领域的应用;2021 年,根据国家能源局官网关于生物柴油政策的咨询回复,我国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指导试点城市推广生物柴油,加强“地沟油”收储运体系建设和监管,稳定生物柴油企业原料供应,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受益于下游生物柴油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餐厨垃圾处理资源化产品废弃油脂应用前景广阔。自2016 至 2021 年,我国生物柴油出口量自 0.76亿升(约 7 万吨)上升至 12.50 亿升(约 120 万吨),2020 年由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由于欧盟的强制性添加标准以及相应的政策鼓励支持,生物柴油在欧盟国家需求量稳步提升,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 UCO 出口量同样快速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 UCO 出口量约达 90 万吨,同比增长约 30%。至 2021年下半年,由于持续存在市场缺口,UCO 售价超 8,000 元/吨。2022 年以来,受俄乌局势影响,欧洲原油与食用油供应紧张态势加剧,以棕榈油等植物油脂为原材料的生物柴油供给收缩,对废弃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需求显著提升。
2)通过沼气回收利用有效控制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顺应国家“碳中和”政策
传统的填埋处置会使有机固废缓慢腐烂并释放富含甲烷的沼气;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数据,在 100 年的时间里,一分子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是一分子二氧化碳的 28-36 倍。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可通过沼气回收利用有效控制甲烷等温室气体、降低碳排放。
近年来,有机固废处理项目越来越多以协同处理模式建设,如餐饮垃圾处理项目通过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建立园区,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可通过管道进行焚烧发电,提升处理效率、减少能源损耗。这一过程中,沼气发电会将甲烷转化为单位温室效应更低的二氧化碳,同时,通过替代化石燃料发电,抵消了化石燃料发电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中甲烷含量约55%~70%,亦可通过提纯技术压缩并制成清洁燃料生物质天然气出售。
3)“地沟油”和“猪瘟事件”引发国家出台政策保障无害化处理需求,末端餐饮垃圾处理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
201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地沟油”行为,严防“地沟油”流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包括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加强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建立餐厨废弃物管理台账制度,逐步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2017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沟油”治理工作的意见》,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就构建“地沟油”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作出安排部署。为了杜绝地沟油的产生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国家出台政策推进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2018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的通知》,通知提出,加强泔水等餐厨废弃物收集、处理管理,全面禁止用泔水等餐厨废弃物饲喂生猪。国际上多年来的非洲猪瘟防控实践表明,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国外有专家对 2008-2012 年查明的 219 起非洲猪瘟疫情进行分析,发现 45.6%的疫情系饲喂餐厨剩余物引起。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专家对疫情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在我国发生的前 21 起非洲猪瘟疫情中,有 62%的疫情与饲喂餐厨剩余物有关。在我国要求发生疫情省份和疫情相邻省份全面禁止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之后,由此引起的疫情已大为减少,这充分说明全面禁止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措施的重要性。
在防疫、食品安全等相关部门的联合推动下,“地沟油”和“饲喂生猪”两大非法处置途径均被堵死,随着餐厨垃圾合规收运量大幅增加,末端餐饮垃圾处理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
4)发展循环经济,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发展路线以资源化为导向
2017 年 1 月,发改委印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列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细分项之一,具体包括:餐厨废弃物预处理技术设备、餐厨废弃物低能耗高效灭菌和废油高效回收利用、厌氧发酵产沼技术及装备等;餐厨废弃物制成生物柴油、有机肥及沼气、工业乙醇等资源化产品与提纯净化技术及装备等。随着循环经济、“碳中和”的政策导向,未来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发展将以资源化为导向。
考虑到我国垃圾分类尚在推广阶段,餐厨垃圾成分复杂、杂质含量高,因此预处理环节在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中显得尤为关键。餐厨垃圾预处理的难点在于如何把垃圾中的杂质去掉,把有机部分高精度、高比例、经济性的分离出来,使经过预处理后的垃圾物料各项指标满足后端资源化系统平稳运行的需求。前端预处理技术的细化完善,结合后端相对成熟的资源化技术的运行,有机固废处理板块趋向深度资源化;结合末端资源化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良好的盈利模式势必可期。
3.阻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政策导向依赖
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餐厨垃圾处理行业的需求主要依靠垃圾分类、“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等政策的推动,餐厨垃圾处理行业的具体执行和操作导向主要取决于各级地方政府。因此,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受宏观经济、产业政策、财政支付能力等影响均较大。
2)行业竞争加剧
以餐厨垃圾处理为主的有机固废处理行业,在近年推行垃圾分类、倡导循环低碳经济后进入加速成长期。一方面部分专业从事其他环保设备细分领域的企业开始进军餐厨垃圾领域,比如维尔利、时代桃源等企业。另一方面以垃圾焚烧龙头为代表的综合型固废处理企业,依托其资产规模和资金优势,如光大环境、伟明环保、瀚蓝环境等,亦在此轮餐厨等有机固废细分领域的加速成长期进行了广泛布局,行业竞争加剧。
4.行业主要壁垒构成
1)技术壁垒
目前餐厨垃圾处理方案主要包括“前端预处理+后端资源化技术”。考虑到餐厨垃圾的物料组分复杂、杂质含量高且不同类别垃圾成分差异大等因素,餐厨垃圾预处理环节技术难度要求较高;同时,餐厨垃圾易变质、发酵、发臭,如果处理不及时,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对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的精细化运营及设备技术水平提出较高要求。如何通过规模化、高效经济、环保的方式将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并使之满足后续资源化处置利用要求,是餐厨垃圾处理的核心难题之一。
餐厨垃圾处理企业需要通过长期的技术研发、在运营中反复试验验证、不断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才能研发出可靠性高、适应性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业内领先企业凭借多年规模化、持续性运营餐厨垃圾处理基地的经验积累,在专业设备研发制造领域、工艺系统集成和有机固废处理运营等方面持续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对其他企业构成了一定技术壁垒。
2)资金壁垒
一方面,餐厨垃圾处理成套设备业务的付款一般是按照项目进度进行付款,存在一定信用周期,设备供应方收取部分预付款后,往往需要先行支付原材料采购、人员工资等各种款项,而餐厨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运营业务需自行投资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投资规模较大,资金规模较小的企业开展上述业务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等均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支持,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因此,行业内企业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将很难在行业中长期生存,行业存在较大的资金壁垒。
3)项目经验壁垒
由于有机固废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应用领域涉及民生工程,部分项目直接关乎当地居民对市政工作的认可程度,客户主要通过招投标、商务谈判等方式确定有机固废处理的运营服务提供商或设备供货商。在招投标或商务谈判过程中,客户会谨慎选择工艺技术方案并倾向于选择有类似成功案例和项目经验、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品牌影响力的运营服务提供商或设备供货商,以保证餐厨垃圾等有机固废处理设施的正常、高效运转。因此,行业领先企业拥有较丰富的项目经验,对其市场开拓、品牌宣传等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对新进入者形成一定的壁垒。

发布:校企合作与实习就业暨创新创业学院 陈钰琳

来源:普华有测

关注微信号

©版权所有: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广州校区:广州市广从九路1038号滨海校区:茂名市高地智慧城慧城三街8号

粤ICP备20000181号-1 网站技术支持:网络中心  |  新媒体内容审核:品牌中心